安徽芜湖:脊髓电刺激术给24岁意识障碍小伙“植物人”带来新希望

2021-04-27 10:00 烟雨 中国健康日报网
浏览

一次突发脑出血,24岁的芜湖小伙小强(化名)昏迷不醒,从外院转入位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市长期昏迷康复治疗研究所后,经精心康复运动、物理治疗和护理后,小强各种并发症消失,渐渐好转,可脑子仍然处于昏迷不清醒的状态。舐犊情深的父母焦急万分,一直陪伴在床前呵护着他,跟他说话,试图把唯一的儿子唤醒。

欣喜的是,安徽省市级医院也是皖南地区首例成功实施的脊髓电刺激术给小强带来新希望。4月16日,位于小强体内的电刺激器正式开机后,目前他对低频电刺激耐受性良好,无任何副作用。一次新技术,让一个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也开启了芜湖市长期昏迷康复治疗研究所促醒 “植物人”的新篇章。

image.png

从外地辗转到五院“植物人”小伙渐好转

20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美好年华。可24岁的小强已昏迷在病床上整整2年。“2019年4月,他在酒店时突然脑出血,被送到苏州当地医院已经昏迷不醒。”小强的妈妈回忆说,当时出血点总是查不清,紧急手术后的小强在ICU住了一个多月,病危通知书下了一次又一次,出来时全身插着管子,被确诊为慢性意识障碍伴各种并发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植物人”。这一诊断犹如晴天霹雳,让小强一家人陷入无尽的深渊。为了找寻希望、治好唯一的儿子,几番打听,辞去工作的小强父母带着儿子辗转来到了家乡芜湖的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小强的床位医生郭成军记得,小强刚转到神经外科时简直是皮包骨头,气管是切开的,全身插着胃管、尿管等,不仅昏迷不醒,无法自主进食,还有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再加高压氧、针灸、无创神经刺激治疗仪、无创颅内压监护仪等脑部治疗,半年之后,小强并发症完全控制住。持续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之后,让小强父母惊喜的是,今年小强眼睛睁开了,面部开始有了表情,头部可以转动,手、腿能微动,也有了咀嚼功能,“早上可以慢慢吃完大半碗稀饭,半个鸡蛋,身子骨越来越壮了,如果不是脑子没清醒,乍一看就跟正常小伙没什么区别。”

小强的明显好转也离不开精心的护理。神经外科护士长周娟娟介绍,不同于其他病人,“植物人”由于无法言语没有意识,护理要格外细心。哪怕是盖被子、穿件衣服、系一粒扣子,都要注意是否造成了束缚。平时,每1小时,护士们都会到小强的病床前仔细观察询问,指导家人如何翻身拍背、如何喂食擦洗、如何按摩进行物理刺激等。作为在神经外科住院时间最长、也很年轻的“植物人”,护理大家庭给予了很多很多关爱。

image.png

电刺激器开机启用一家人盼来新希望

儿子明显好转,可舐犊情深的父母还有更高的期盼,“他还年轻,希望他能够醒过来、站起来、走起来,最终回归正常的生活。”根据最新脑灌注成像显示,小强的右半侧大脑没有脑供血、左侧大脑少部分脑供血不足,双侧小脑也存在供血不足情况。为了满足小强父母的期盼,在分管副院长倪白雲及院医务部术前讨论后,芜湖市长期昏迷康复治疗研究所也继续开拓创新,联合北京专家于4月10日为小强成功实施了安徽省市级医院、皖南地区首例植物人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

image.png

?慢性意识障碍也就是“植物人”是临床难治性病症。据五院神经外科主任、芜湖市长期昏迷康复治疗研究所副所长申天喜介绍,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的应用,提高了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几率,它是在高颈段脊髓硬膜外空间放置刺激电极,通过体外调控实施持续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治疗,具有微创、可调控的特点。

image.png

?经过临床观察、细心护理,术后的小强恢复良好,对植入体内的电极、刺激器没有排斥。4月16日,在记者和医护人员见证下,经心电监护、耐心调试,位于小强体内的电刺激器正式开机,显示电流1.2MA,频率6HZ。“早上8点钟开启,晚上8点钟关闭,已经自动调整为5分钟运行,15分钟暂停。”专家还在床边耐心指导小强的父母如何使用程序控制仪,后期将会根据小强具体适应情况进行参数调整。

申天喜表示,SCS电刺激信号高颈部脊髓后索上行达脑干,通过上行性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及丘脑下部激活系统,传达到大脑皮层,促进脑内5-羟色胺的代谢、增加局部血流量,对于微意识状态患者的促醒率能达到51-57%。电刺激器正式开机也给小强的父母带来了新的希望,“感谢五院,感谢芜湖市长期昏迷康复治疗研究所,我们对儿子的苏醒有了更强的信心,希望能如愿唤醒他”。

image.png

既能无创也可有创研究所治疗水平上新台阶

从无创治疗到微创手术,首例脊髓电刺激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芜湖市长期昏迷康复治疗研究所在“植物人”促醒方面的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了解到,五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大面积脑梗死等手术项目。2014年在神经外科基础上成立的芜湖市长期昏迷康复治疗研究所是安徽省首家长期昏迷治疗研究医疗机构,初步形成了以颅脑创伤、脑血管病救治为重点、昏迷康复治疗为特色的专科科室,2019年被授权为中国慢性意识障碍联盟单位。研究所所长由五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丙来担任,名誉所长为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徐善水。此外研究所还聘请了安徽省立医院主任医师,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傅先明为特邀专家进行指导。

除了雄厚的人才力量,研究所还拥有我省第一台无创神经刺激治疗仪,无创颅内压监护仪,脑病治疗仪等高科技的现代医疗设备,对长期昏迷病人规范化、个体化康复治疗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另外,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是省规模最大、设备齐全、治疗效果最好的康复医疗机构。设有康复运动治疗大厅、作业治疗大厅、物理治疗大厅,拥有针对认知训练、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训练专业的治疗室,都为长期昏迷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统计,研究所成立以来,共收治了200多位长期昏迷患者,有12位病人完全清醒,60%病人明显好转,30%病人有好转。2020年到2022年,研究所计划在脑功能监测与脑功能灌注检查的基础上把有创神经刺激器用于临床病人,从迷走神经刺激、脊髓神经刺激、最后实现脑深部刺激(脑起搏器),把无创、有创神经刺激治疗长期昏迷病人的技术水平提高到更高阶段,让越来越多的长期昏迷患者在研究所苏醒,回归健康。(通讯员: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