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警惕梗阻性黄疸 三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2022-04-27 11:23 烟雨 中国健康日报网
浏览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微创肝胆外科医生隋韬提醒大家,当发现皮肤、眼白、尿色发黄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警惕“梗阻性黄疸”,尤其“无痛性黄疸”时,更要警惕肿瘤疾病,早诊早治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几周前,隋韬医生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患者姓周,带着口罩和帽子,帽子压的很低,严密的包裹着自己,略显神秘,当他摘下口罩、帽子时,隋医生顿时理解了他的苦衷——周先生的皮肤及眼白已明显发黄。

当进一步了解病情后,隋医生给出了周先生的病情描述:无痛性黄疸1周。作为肝胆外科专科医生,他的职业敏感性让他做出了初步诊断:梗阻性黄疸,胆道或胰腺恶性肿瘤可能大!

隋医生马上给周先生安排了腹部增强CT及核磁的检查,检查结果验证了隋医生的猜想:胆道梗阻,胆管下段占位,恶性肿瘤可能大。手术将是周先生的首选治疗方案,而此时,周先生的检验结果回报,反映周先生黄疸程度的指标已超过正常值的10多倍,此时手术将面临很大的手术风险,极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同时,对于胆管占位的良恶性判断及来源尚未明确,如果可以取到肿瘤的组织做病理检查,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指导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案,缓解黄疸并为手术准备已刻不容缓。经过微创肝胆外科团队讨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最终确定了接下来的“减黄”方案:ERCP+Spyglass探查+胆管引流术。

隋医生介绍,ERCP全称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原来胆管出口于肠腔,通过内镜进入肠腔,可以经由肠腔的胆管出口逆行向上对胆管进行造影X线检查。传统的ERCP只能通过X线间接辅助判断胆管内情况,而目前国际最新的Spyglass是更细的胆管镜,细到可以通过内镜的操作孔,直接进入胆管内进行直视下检查。通过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对肿瘤进行充分直视探查,还可以准确的留取肿瘤的组织,使病理结果更加精准。通过ERCP的方式,还可以留置支架,支撑被肿瘤阻塞的胆管,让梗阻的胆汁通过支架流入肠腔,这种内引流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状态,患者本人也会更舒适。

最终,周先生顺利的完成了ERCP手术,在Spyglass直视探查下,隋医生准确的抓取了肿瘤组织,最终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经过1周的胆管支架引流,周先生的黄疸指标顺利下降到正常值的2倍以下,已远超手术需求,手术风险大大降低,周先生的皮肤黄疸也悄然退去,顺利接受了胆管下段肿瘤根治术。周先生的“神秘道具”也不再出场了。

据介绍,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微创肝胆外科拥有国内领先的腹腔镜、内镜、胆道镜、Spyglass等“四镜联合”的微创技术,可以为不同病因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提供多种个体化的微创治疗方案,让黄疸不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