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太和医院秦军:颅底外科的能工巧匠 追求极致的外科名家

2021-05-21 15:23 烟雨 中国健康日报网
浏览

将无限激情倾注于颅底外科,他是同事眼中为手术而生的人。把手术当艺术,他以近乎完美的姿态苛求每一场手术,力求给患者最好的治疗效果。身居鄂西北,放眼大荆楚,他紧盯国内业界顶尖,不甘人后,谋新图进,带领太和医院神经肿瘤中心大踏步发展,树立业内地位。他就是十堰太和医院神经肿瘤中心主任秦军,一个颅底外科的追梦人。

颅底外科的“艺术家”

14日上午9时,十堰太和医院中心手术室,一场垂体瘤切除手术正在紧张进行。透过显微镜,秦军神情专注,手中精细操作,不留多余动作。

垂体瘤长在大脑核心区垂体窝,周围密布颈内动脉及重要神经血管。早些年,切除垂体瘤需要做开颅手术,创伤极大。2000年以后,更为微创的方式--经人体鼻腔入路成为业界主流,不仅有效避开颈内动脉和神经密集区,创伤也大大减小。

尽管如此,手术风险依然不小。“一旦伤到重要神经血管,对患者来说都可能致命。”在生命禁区手术,犹如鸡蛋上雕花,秦军每一步都谨小慎微,一丝不苟。

对秦军而言,垂体瘤切除手术已然是“小儿科”。一年下来,他要带领团队要开展超过150例垂体瘤切除手术。但手术无小事,透过一场“简单”的垂体瘤切除手术,也能窥见秦军手术手法的精妙之处。

受肿瘤压迫侵蚀,患者的鞍底骨质薄如纸片,秦军将鞍底骨质打磨成片取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缺乏经验的医生,为了方便入路,可能直接将鞍底骨质打磨成粉了。”现场一位医生解释。

在剪开肿瘤包膜时,秦军的剪法同样暗藏玄机。“他不是十字剪开,而是呈椭圆形剪开,最大程度暴露肿瘤,从而彻底清除,不留残余。”医生说,往往米粒大小的颅底肿瘤残留,都会造成复发。

“颅底外科手术是医学与艺术的融合,既然是艺术,就要追求极致。”处理颅底肿瘤,秦军是医生,更似艺术家,他心存对生命的敬畏,于细微处精雕细琢,力求尽善尽美。

身居鄂西北放眼大荆楚

50岁的秦军现为十堰太和医院神经肿瘤中心主任。他从事神经肿瘤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已有27年。

1997年,秦军大学毕业后进入十堰太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后分别师从袁先厚教授和国内垂体瘤手术权威雷霆教授,获得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学位。

师从名家,丰富的求学经历,让秦军的视野大为开阔,带回了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理念,他也深受院领导涂汉军、罗杰等神经外科前辈们的器重。

2010年,十堰太和医院神经外科划分为三个科室。当年5月起,秦军开始担任二病区主任。“那时科室还是以量取胜,医生技艺不够精湛。”秦军说,当时他领导的二病区医生只有四五名,发展面临很大困难。

但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秦军用了两年多时间,仍带领二病区树立了专业在省内的地位。

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外科二病区开展经内镜颅内肿瘤切除、各类脑深部肿瘤的手术等十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鄂西北地区的空白。从那时起,他还开展了难度较大的颅底外科手术,如经鼻内镜垂体瘤手术等。

开展新技术任务之艰巨、压力之大,令秦军至今感怀。“患者性命相托,那时整晚都睡不着觉,脑海里思考的都是如何入路。”秦军说,起初,他们也请外地专家来院指导,每次专家手术前,他们都会提前查看文献、讨论入路,力求吃透吃尽,不留疑惑。

尽管身处鄂西北山区,但秦军的目光放眼大荆楚。“我当时想,鄂西北的医生不会比武汉的差,一定要赶超他们。”秦军说,有了这种不甘人后的决心,任何眼下的困难都不是困难。

凭借过硬技术赢得尊重

2019年是秦军颅底外科事业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以神经外科二病区为班底,十堰太和医院成立神经肿瘤中心,吹响了向颅底外科进军的序曲。

“颅底外科代表了神经外科的最高水平,是王冠上的耀眼明珠。”秦军告介绍,经过十多年发展,医院神经外科影响力已形成,但颅底外科与国内顶尖医院还有差距。赶超先进,神经肿瘤中心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神经肿瘤中心的成立经过了充分调研。而在此之前,秦军也带领科室同仁厉兵秣马,打好基础。“派出一批医生在国内外颅底外科顶尖医院学习,带回先进技术理念,如雷军荣远赴新加坡学习、王洋到意大利颅底外科中心、魏德胜赴北京天坛医院学习等。”秦军说,在2010年至2019年,科室一批年轻人得到培养,迅速成长起来。

单独成立神经肿瘤中心,十堰太和医院在省内是第一家。消息一出,即被业内关注。“什么声音都有,压力不言而喻。”秦军告诉记者,技术上面临新挑战,病源是否能支撑学科发展,这些都是他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秦军的顾虑似乎是多余的。“原本流失的颅底肿瘤患者又回来了。”秦军说,通过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手术,他们在业内影响力逐渐形成,患者也逐日增多。中心成立时,年手术量仅300多台,如今,年手术量已近700台。其中,颅底、脑干手术量占比超55%,远远领先同级医院。

“武汉同济医院神经肿瘤的病源统计显示,从省内其他地市过去的病源都是3位数,但从我们这里过去的只是个位数。”这一数据令业内惊叹。

凭借多年研究和经验积累,十堰太和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已经能够高质量开展脑干肿瘤、海绵窦肿瘤、岩斜区肿瘤、鞍区肿瘤、松果体肿瘤、脑室肿瘤、颅底斜坡肿瘤等高难度神经肿瘤手术。颅底手术没有禁区,手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受到国内同行高度认可。秦军带领团队用过硬技术,赢得了尊重。

他就是为手术而生的人

“任何成果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秦军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铁军”。

在神经肿瘤中心护士长王栋梅看来,秦军技术精湛,对待同事总是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平日里,秦军与大家兄弟姐妹相称,十分融洽。但在学术面前,秦军却常握一把戒尺,不讲一点情面。

“神经外科在王伦长、涂汉军、罗杰等几任院长的关心和指导下发展壮大,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形成了穷理尽性、仁心仁术的科室文化。”在秦军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前辈们悉心指导手术的画面,传承发展好神经外科,他深感任重道远。

2019年4月成立神经肿瘤中心时起,秦军便对标天坛医院,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和术后复查制度。要求每个人术前发表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学术没有大小之分,要充分挖掘集体智慧。”术后必须带管复查CT,术后三天必须复查磁共振。秦军介绍,这是本着实事求是、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坦诚面对手术效果,这也倒逼医生淬炼技术。

在秦军的严格要求下,神经肿瘤中心术后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手术全切率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外科医生要有追求和理想,不能把专业仅仅当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这是秦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追求是什么?理想又是什么?“是生命第一,是患者至上,是对颅底外科永无止境的挑战。只要对患者有好处,做医生的就得去攻关,吃再大的苦、有再大的困难也得去克服。”一台手术结束,看到一个生命从自己手中被救过来,便是秦军人生最大的价值所在。

对专业孜孜不倦追求,对患者永葆一腔厚爱,秦军用无限激情投入到神经肿瘤事业中。“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感觉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他,他就是为手术而生的。”同事雷军荣这样评价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