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夏季也是心梗猝死的高峰季节!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所以人们常常认为冬季是心梗猝死的高发季节。但实际上,夏天也是心梗猝死发生的高峰季节!
夏季的高温环境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为了身体散热,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血管容易扩张,同时,夏季气压偏低,天气闷热,空气中含氧量下降,使心脏供血、供氧不足,种种因素叠加,极易诱发心梗,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另外,夏季常常会摄入大量冰冻食品,如冷饮、冰镇水果等,人体不能立刻适应,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心血管遇冷骤然收缩,使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加剧,引发血压波动,从而诱发心绞痛、心梗、脑卒中等意外,严重时就有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据统计,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而心梗是猝死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一些心梗发生时出现的症状突然而强烈,但多数心梗发生缓慢,伴随轻度的疼痛和不适症状,患者通常因为无法确定原因,而延误了救治。因此,我们对于心梗可能出现的症状应保持警惕:
1.胸部不适:多数心梗会引起胸部正中的不适感,持续超过数十分钟,可延伸至后背部。这种不适感类似于压榨感、闷胀感或疼痛。
2.上半身其他部位的不适:一侧或双上肢的疼痛,背部、颈部、下颚或上腹部疼痛。
3.气短(伴或不伴胸痛)、冷汗、恶心或眩晕等。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千万不要抱有“忍一下就好”的侥幸心理,应立刻就医,确诊产生这些症状的具体原因,预防心梗猝死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至少40天或血运重建后至少90天,经最佳药物治疗后心功能(NHYA分级)1级,预期生存时间>1年的患者,推荐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ICD是一种能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用于预防心脏性猝死。其主要功能包括:1.分析和诊断心律失常;2.针对多种心律失常发放不同的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转复、高能量电击除颤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等治疗功能;3.信息存储记忆功能,ICD能将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自动记录下来,供医生复查时参考,帮助医生了解病情,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好日常的健康问题,是预防心梗的最有效途径。我们要做到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参加有氧运动、健康膳食、控制体重、管理好压力,为心脏健康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