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初秋渐起,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从现在做起

2024-09-06 16:18 烟雨 中国健康日报网
浏览

9月初秋渐起 华北和东北大部的入秋正在开启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表示,预计8月底到9月初,北方地区将有连续两轮降雨登场,北方多地或将就此开启新一波入秋进程。

一场秋雨一场寒,夏秋转换之际气温起伏明显,昼夜温差也将逐渐拉大,当昼夜温差超过10℃时,需随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谨防感冒。

随着秋季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秋季多发疾病。

山东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张蕴慧介绍,一方面,由于天气转凉,会导致血管收缩,尤其到了冬季,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痉挛性疾病或者心脑血管收缩性疾病的加重。另一方面,按照传统习俗,有“贴秋膘”的说法。“贴秋膘”我们摄入更多的是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而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大量摄入这些食物更危险,会导致血液粘稠,给心脑血管带来负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

长期遵医嘱规范服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治疗策略最主要的是长期的预防和管理,减少或避免发生心血管意外。长期服药的目的不是针对某一症状,而是预防和保护,防止更严重的后果发生。因此长期遵医嘱规范服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防护措施,千万不能随意停药、换药。

为了保持血压问题,降压药、降糖药等西药和调理用的中成药都不能停,西药降压药在对血压进行控制的同时,配合中药调理药复方丹参片后可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才能改善患者的高血压症状。

复方丹参片作为辅助药物,可以起到“修” 血管 、“抗” 硬化、“缓” 胸痹的作用。比如,复方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三七和冰片。其中,丹参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侧重于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肌供血;三七的功效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侧重于保护心肌,改善心肌微循环,缓解心肌缺血;冰片有芳香开窍,通脉止痛的功效,侧重于促进药物吸收,尤其是协助透过血脑屏障,增强药物对脑部的作用。三者配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比单独使用效果事半功倍。

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除了坚持用药之外,一定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并且要适当运动等。很多上班族之所以在三、四十岁,甚至二十来岁的年纪就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与长期久坐不动、长期熬夜、饮食没有规律等有很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处于夏秋换季的时节,天气变凉,刺激血管收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为了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就要在平时做好防护工作,改善生活习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家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是通过检测心率,二是通过检测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谨遵医嘱坚持服药,切不可随意停药。

以下几点小贴士,能够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不贪凉

入秋后,在闷热天气时,少喝冷饮,不要冲凉水澡,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室内外温差要控制在5℃左右。

2.心态平和

秋季季节多变,也会影响人的心情。人的中枢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易出现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的情况,导致血压变化。所以要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多喝水

初秋闷热,仲秋干燥,体内水分消耗的速度加快,补水不及时会导致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变慢,容易形成血栓。

4.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微循环,增强心脏收缩能力。推荐散步、慢跑、骑行、瑜伽等舒缓安全的运动方式。

5.吃好

秋季要多吃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保持维生素的摄入。少吃煎炸烧烤、熏制、腌制食物,保持低糖低盐的饮食习惯。

6.定期体检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像往常一样,随时关注血压、脉搏变化,每天早晚进行两次测量,做好记录。

(本文综合来源:中国天气网、齐鲁网·闪电新闻、健康北京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