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葫芦娃药业的节气小TIPS之——秋天过了一半,你穿秋裤了吗?

2022-09-23 11:16 烟雨 中国健康日报网
浏览

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此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日渐昼短夜长。秋分至,残暑终,秋分意味着正式进入的深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最近全国范围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一场接一场的秋雨,天气也迅速转凉,大多数人还没有从酷暑之中缓过神来,不注意饮食起居等变化,很容易收到寒之邪的侵袭,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那么在秋分这个时节中,面对来势汹汹的秋季气温骤降,我们该如何科学养生、来健康渡过秋凉呢?近期,一档由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独家冠名的CCTV-1《生活圈》融媒体养生节目《名医说节气》,目前已经播出到了第四期,本期的主题为“秋分谈养生,健康伴秋凉”,特别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主任医师张晋作为嘉宾,与大家共话深秋养生,对秋分节点的健康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的科普和讲解。

图一.jpg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秋凉”其实就是耐寒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即通过日常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来提高人们对寒的耐受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此时进行“秋冻”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抗病和抗寒能力,还能对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第一层含义“秋不忙添衣”

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应适当地增加衣服,否则非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裹得严严实实。

2)第二层含义锻炼拖延时间”

“秋冻”除穿衣有讲究外,还需多参加户外活动,比如迎着凉爽的秋风慢跑、快走。但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锻炼应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既要防止“冻而不动”,也不能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热即可。否则容易导致寒气入侵,还会引起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3)第层含义:“因时因地制宜

南方秋凉来得迟,早晚温差不大,甚至入冬也不是特别寒冷,因此可以延长“秋冻”的时间,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而北方却说冷就冷,昼夜温差大,因此千万别盲目去“冻”。到了晚秋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变化快,身体遇冷的调节能力开始下降,如果还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甚至引发呼吸道、消化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图二.png

秋分养生,3个位置不能冻

适合“秋冻”的前提是身体可以很好的适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秋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大家应根据个人体质及承受能力进行调整,在身体感到寒意时就应及时增加衣物,切不可盲目受冻。

第一个不能冻:腹部

腹部受寒容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瘀滞经脉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有胃病史、慢性腹泻,痛经等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第二个不能冻肩部

肩部受冻易引发炎症,如肩周炎。秋季寒凉,肩部受凉时间久了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被风寒湿邪侵袭,再加上现代人因生活习惯的影响,肩颈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故更易导致肩周炎的发生。所以即便是“秋冻”时也要注意肩部保暖。

三个不能冻:足部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加之足部皮肤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足部皮肤温度偏低,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脚掌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经常按摩脚掌可刺激气血运行、改善足部冰冷的情况。

拿什么拯救你,秋分的“速冻模式”

•搓腹法: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左手手心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然后绕着肚脐按顺时针方向搓摩腹部约10分钟。长期坚持不仅可有效地缓解腹部受寒引起的不适,还可以调理脾胃、预防腹泻、便秘。

•泡脚法:坚持用热水泡脚,能有效地缓解手脚冰冷、温暖全身。若在热水中加入生姜、花椒,可加强祛风散寒的功效。

•食补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藕熟吃则性味甘温,有健脾养胃、补心养血、生肌止泻、补五脏之虚、强壮筋骨的功效。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可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同时也可适当进食生姜祛寒。

图三.png

4.png

秋季气温转凉,尤其是孩子脏腑比较娇嫩,肺、脾、肾常不足,很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出现发热、咳喘、腹泻等症状。家长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膳食均衡,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家庭常备口服补液盐、中成药肠炎宁颗粒等药物,必要时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