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为何反复难愈?关注菌群平衡,重塑肠道安宁

很多炎症性肠病患者,经历着疾病反复发作带来的困扰: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因病情波动而产生的焦虑与不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其主要病变集中于结肠黏膜。疾病的反复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什么规范用药后,病情仍会反复呢?
再有,肠道菌群失衡持续存在:菌群紊乱,不仅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结果,更是推动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
因此,想实现病情的长期稳定,在抗炎治疗的同时,需重视肠道微生态的重建。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已进入“黏膜愈合”和“菌群调节”并重的时代。除了规范使用抗炎及免疫抑制药物以外,共识指南也推荐将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
临床上常用的地衣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复方嗜酸乳杆菌等,可与常规药物协同作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反应,进一步促进症状缓解,降低复发率。尤其对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合理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持续改善肠道内环境,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自我管理,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及高纤维食物,推荐温和、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心态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即使病情稳定,也需定期复查肠镜及炎症指标,确保黏膜真正达到愈合状态。
通过规范治疗、合理应用益生菌制剂、保持良好心态,重返高质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