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治?南京太乙堂中医院张家停:补益肝肾是重点

2025-10-30 18:09 烟雨 中国健康日报网
浏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高血压有一定优势,那么中医治疗高血压效果如何,管不管用?

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会员南京太乙堂中医院特邀专家张家停主任熟悉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对高血压治疗有独到见解和较高造诣,认为高血压其病位在肝,根源在肾,补益肝肾是高血压治疗取效的关键。

高血压病因病机:病位在肝,根源在肾

张家停主任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热爱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后,师承多位杏林名宿,深得诸师临证精髓,精通中医内、外、妇、儿等诸科,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证。

张家停主任尤其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有独到见解和深刻把握,认为高血压其标在肝,其本在肾,因为肾阴亏虚致肾水不涵养肝木,从而使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而见头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等症状;同时因肝气太过,会横逆克犯脾土,致使脾土虚弱,脾土运化水谷功能减退,痰湿内生,并随肝风上串清窍,瘀阻脑络,加重眩晕;心肾为水火既济之脏,肾水亏虚,水火失济则心火偏亢,致心神不宁而见失眠多梦等。

肝肾为全身阴阳气血调节中心,长期肝肾失调必导致全身阴阳气血调节紊乱,痰浊、瘀血、内风由此而生,于是发生本病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张家停主任强调说,“肝肾是机体阴阳气血调节的中心环节,肝肾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高血压其病位在肝,根源在肾,精血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进而五脏功能失调,出现各种变证。起初以肝肾阴虚为主,病变后期则阴虚日久阴损及阳,而发展为阴阳两虚。

高压血治疗获效关键:调理阴阳补益肝肾

在深刻把握高血压病因病机、研究历代历代高血压组方立法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张家停主任提出:高血压治疗,当遵循以平衡阴阳,补益肝肾为核心的辨证分型法则。因为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负责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肾主藏精,内蕴人体之真阴真阳,为阴阳之根本。调整肝肾、恢复其阴阳平衡,高血压治疗取效重要环节。治疗措施:

  1. 滋养肝肾而平肝阳,兼熄风火。先使用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利水渗湿药,待症状缓解、血压稳定后,再服用滋养肝肾之剂,以期达到治本的目的。

  2. 使用甘寒、咸寒之品予以滋水涵木(肾为水、肝为木要,滋水涵木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又称滋肾养肝、滋补肝肾),并兼用凉散之药疏解头目风阳扰动,以此降低患者血压,抑制病情发展。

张家停主任把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及其他证候五个证型。其中糖尿病患者多为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与糖尿病“阴虚血燥”的基本病机符合;从事脑力劳动者肝火亢盛型较多,一般认为与工作压力及情志失调有关;而肥胖病人,以痰湿壅盛型居多60-80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多见。

张家停主任提醒说,高血压初病在肝、病中由肝及脾、久病入肾,年龄分布特点中青年在肝、中老年及肾所以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滋补肝肾。而鉴于老年患者肝肾阴虚,根本已损,较难复常,临床上应慎用清肝泻火之品,以免损伤肝肾之阴。

临床实践证明,调理阴阳补益肝肾治疗高血压,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尤其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对高血压的靶器官心脏、肾脏及大脑的损害方面效果明显

【大夫档案】

张家停

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会员

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太乙堂特邀专家

医生介绍:

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行医40余载,凭借深厚中医底蕴与精湛医术,他获中华传统医药研究会授予“杰出中青年医学专家”等荣誉称号,

并担任该会理事,致力于传承发扬中医经典,熟研典籍、深音精随,临床善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手法,精准诊断结节等疑难杂症,依患者体质、病情定制一人一方,满足就诊需求。行医中,他秉持“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理念,主经方时方合用,弘扬仲景学术,赢得患者广泛赞誉。